• <ul id="kg0ay"></ul>
  • <ul id="kg0ay"></ul>
    <strike id="kg0ay"></strike>
  • <ul id="kg0ay"></ul>
  • 返回首頁 | 加入收藏 | 設為首頁 

    山東化學化工學會

    關于印發國家技術轉移促進行動實施方案的通知

    瀏覽次數: 342   發布時間:2017-06-29 13:47:50   發布人:editor

       關于印發國家技術轉移促進行動實施方案的通知

      國科發火字[2007]609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科技廳(委、局)、教育廳(委、局),教育部直屬高校,中科院院屬各單位: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和《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積極發展技術市場,大力推進自主創新,加快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引導和支持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促進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科學技術部、教育部、中國科學院決定實施“國家技術轉移促進行動”。

      現將實施方案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制定具體工作方案,推動此項工作扎實深入地開展,相關情況和問題請及時報告。

      附件:國家技術轉移促進行動實施方案

      科學技術部 教育部 中國科學院

      二OO七年十二月五日

      國家技術轉移促進行動實施方案

      技術轉移是我國實施自主創新戰略的重要內容,是企業實現技術創新、增強核心競爭力的關鍵環節,是創新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的重要途徑。長期以來,技術轉移是我國國家創新體系建設中的薄弱環節,缺乏良好的體制、機制和政策環境,成為提高我國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重大障礙。充分發揮政府、大學、科研機構、中介機構和企業等各方面的作用,努力探索和完善國家技術轉移體系和技術轉移的有效運行機制,加快知識流動和技術轉移,是當前建設創新型國家十分緊迫的戰略性任務。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和《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積極發展技術市場,大力推進自主創新,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引導和支持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促進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科學技術部、教育部、中國科學院決定實施“國家技術轉移促進行動”。

      一、指導思想

      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以營造自主創新環境為重點,以加速知識流動和技術轉移為主線,以建設技術轉移體系為支撐,通過完善技術、人才、資本三大要素的結合,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在配置科技資源中的基礎性作用,綜合利用經濟、法律和行政手段,加強產學研結合與互動,培育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進一步提高我國公共科技財政投入的產出效率,實現科技成果的商品化、產業化和國際化。

      二、指導原則

      技術轉移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實施技術轉移促進行動要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根據我國不同區域技術轉移發展的現狀,遵循以下原則:

      (一)統一部署,分步實施。堅持近期目標和長期目標相結合,著眼于提高企業技術創新能力,確定階段性重點;根據各區域和各行業的發展特點,整體設計,統一部署,分步實施。

      (二)分級管理,多方推進。實行中央、行業部委、地方分級管理,科技部負責國家技術轉移促進行動的牽頭組織;行業部委、各省市的科技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業、本地區技術轉移促進行動的實施。

      (三)集成資源,突出重點。針對企業的技術創新需求,有效集成中央和地方相關科技、人才、資金等資源,突出重點,相互協調,集中力量,共同支持。

      (四)選擇試點,引導帶動。探索適應市場規律、符合地方特點、形式多樣的技術轉移模式,選擇一批具有帶動作用的技術轉移機構進行試點,支持建立國家技術轉移示范機構。

      三、總體目標

      通過實施國家技術轉移促進行動,使我國技術轉移的環境得到明顯優化;國家與區域技術轉移體系逐漸完善;大學和科研院所與企業之間,以及行業和領域間、區域間、國際間的知識流動和技術轉移進一步活躍;國家公共財政資金投入項目的產業化、商業化取得重大突破;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獲得較大提升,為建設創新型國家提供有力支撐。

      “十一五”期間,引導和支持10個區域技術轉移及服務聯盟、40個綜合性、70個行業或專業性、80個大學及科研機構、30個國際技術轉移基地等多層次的國家技術轉移示范機構;建設中國創新驛站工作網絡,建立100家工作站點;推動一批國家重大計劃項目和行業共性技術、關鍵技術的轉移和擴散;實現全國技術合同成交額每年以15%的速度遞增,到2010年達3000億元。

      各省、各部門根據本地區和本行業的區域經濟發展和產業特色,建立本地區和本行業的技術轉移體系。

      四、重點內容

      (一)構建新型技術轉移體系,探索有利于技術轉移和擴散的運行機制和有效途徑。

      適應實施自主創新戰略和創建創新型國家的要求,構建以企業需求為導向、大學和科研院所為源頭、技術轉移服務為紐帶、產學研相結合的新型技術轉移體系。

      發揮大學和科研院所的知識創新源頭作用,加強大學、科研院所技術轉移體系的整合,支持其設立專門的技術轉移機構,切實履行將公共財政投入所形成的科研成果和研發能力向社會轉移的義務。利用大學和科研院所的專家、教授、院士等人才資源優勢和科研基礎條件優勢,建立技術轉移咨詢機制,提高技術轉移和擴散的成功率;完善科技人員評價機制,將技術轉移成效逐步納入大學和科研院所的考核評價體系。

      發揮企業的技術創新主體作用,促進企業的技術集成與應用。支持企業加大研發投入,介入和投資技術前端環節;鼓勵企業引進技術,并進行集成、消化、吸收和再創新;支持以技術轉讓為目的的研發型企業的發展;支持企業技術轉移的組織創新和模式創新,推動企業以產業鏈集成創新為目標形成各種形式的創新集群和技術聯盟。

      進一步發揮大學科技園、科技企業孵化基地、生產力促進中心、技術轉移中心、技術交易市場等科技中介服務機構的作用,探索和創新服務模式,提升專業服務能力,樹立服務品牌;整合多方資源,為技術轉移提供全過程服務。

      加強國家技術創新體系中各類主體的多向互動。大學、研究機構、中介服務機構與企業等要各自發揮技術、人才、資本、市場、管理等優勢,通過共建或共享實驗室及中試孵化平臺、合作開發、技術許可、技術入股、人員交流,企業并購、建立科技成果轉化基地和技術轉移聯盟等方式,實現優勢互補、資源共享。

      (二)健全技術市場法律法規政策保障體系,營造有利于技術轉移的法律環境。

      研究制訂國家技術轉移促進條例,明確技術轉移中各主體的定位與功能,規范技術轉移行為,維護技術市場秩序,保護知識產權,促進知識流動和技術轉移。

      研究出臺技術及技術服務信息發布標準、國家技術轉移示范機構管理、技術經紀人管理、重大技術轉移項目的審查等方面的規章制度。

      在穩定現有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優惠政策的基礎上,支持企業的研究開發活動,從2008年起對企業從事技術轉讓的所得實行稅收減免稅優惠。研究鼓勵技術轉移機構和企業吸納技術等方面的稅收政策。

      推動技術轉移機構信用體系建設。研究技術轉移機構社會信用和信譽評價指標,在行業內樹立服務優質、信譽良好的技術轉移機構典型。

      完善職務技術成果的管理,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科研人員完成的職務技術成果,應通過本單位的技術轉移機構向外轉移。建立合理的技術轉移利益分配機制,調動科技人員從事技術轉移的積極性。在技術轉移收入中提取一定的比例,獎勵促進技術轉移的人員。

      (三)開展國家技術轉移示范工作,加強技術轉移機構建設。

      結合國家技術轉移示范機構的評定和考核,在全國各行業和地方選擇符合條件的機構進行試點,重點支持其建立和完善適應市場經濟要求、有利于促進技術轉移的體制和機制,培育一批信譽良好、行為規范、綜合服務能力強、起到示范帶動作用的技術轉移機構。

      支持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東北、中部、西部等經濟區域的技術轉移及服務聯盟;支持為本地區和本行業技術轉移搭建平臺、提供公共服務的技術轉移機構;鼓勵在國家“211工程大學”和應用型研究院所設立專門的技術轉移機構;鼓勵在國家高新區的創業園、特色產業基地、產業集群建立以企業技術需求為主導的專業技術轉移機構;鼓勵在有條件的地區建立國際技術轉移機構。

      建立中國創新驛站,以網絡協調各驛站的服務資源,通過各站點及專業技術經紀人的服務,為中小企業的技術需求提供個性化的解決方案,促進跨區域技術轉移。

      (四)加強人員培訓與管理,培育專業化、高水平的技術轉移人才隊伍。

      對技術轉移從業人員進行全方位的業務知識和技能培訓。制定培訓大綱,編寫教材,設立基地,組織師資隊伍,開展多層次、多渠道、大規模的人才培訓,逐步提高技術轉移隊伍的專業素質和工作水平,培養一支由多層次技術經營人才及大量合格的技術經紀人構成的,德才兼備、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技術轉移人才隊伍。重點對國家技術轉移示范機構的人員進行培訓。

      建立和完善技術轉移相關職業和崗位資質認證制度。鼓勵各地方開展技術經紀人資質管理,推動環渤海、長三角及其他經濟區域技術經紀人的資質互認;加強對技術轉移機構從業技術經紀人的培訓,大力提高技術經紀人的專業服務水平和職業道德。

      (五)促進技術與資本進一步結合,建立和完善技術轉移的投融資服務體系。

      鼓勵社會資金、創業投資、金融信貸等直接、間接投資支持技術轉移和產業化。積極利用各地建立的規范有序、監管有力的技術產權交易市場平臺,發布信息,組織交易,推動股權融資和以技術轉移為目的的企業并購。通過市場發現買家、發現技術價值,鼓勵創新交易品種,優化配置各類資源,促進技術與資本結合,提供科技創業投資進入與退出的通道。

      結合科技型中小企業成長路線圖計劃,在有條件的技術產權交易機構開展科技型中小企業上市前孵育試點,輸送優秀科技型中小企業進入主板、創業板及股權轉讓代辦系統,為中小企業投融資提供服務。

      鼓勵國家財政性資金投入和支持的無關國家經濟安全、國防安全和國家機密的項目到指定的區域性技術產權交易市場交易,實現國家創新成果的快速轉移、轉化。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領導,精心組織實施。各級領導要高度重視技術轉移對國家創新體系建設的重要性。國家技術轉移促進行動由科技部負責方案制訂、機構評定、檢查與考核工作。各級科技行政部門、各有關行業部委要切實加強領導,根據本方案制訂相應的實施方案,推動本地區和本行業技術轉移體系的建立。各地要把技術轉移工作作為技術市場的重點任務,充分發揮市場在優化配置科技資源中的基礎性作用,加強與有關部門的協同,匯聚中央和地方的力量,共同推動全社會的知識流動和技術轉移。

      (二)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加大引導性經費投入。加快中國技術交易信息服務平臺的建設,充分利用和整合技術交易供需與服務資源,形成全國共享的技術轉移公共信息服務系統,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技術交易效率,加速技術交易信息的流動。

      在國家科技計劃中安排技術轉移資金,專門支持國家技術轉移示范機構的能力建設;在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中增設向中小企業轉移的產學研合作的技術項目和為中小企業提供技術轉移服務平臺資金。

      地方各級政府應加大對技術轉移的投入,逐步建立技術轉移或科技成果轉化專項資金,結合區域經濟發展和產業特色,扶持本地技術轉移體系,支撐區域經濟持續穩定快速增長。

      有條件的大學和科研院所應安排一定的經費支持開展技術轉移工作。

      (三)統籌協調,分工負責,形成推進行動實施的合力。建立科技部、教育部、中科院以及國務院有關部門的聯系協調機制和部門間分工負責機制,定期進行會商,加強政策協調、信息溝通和經驗交流。

      (四)各級科技和有關部門要進一步解放思想,大膽創新,務求實效。科技部、教育部、中國科學院將共同組織對我國技術轉移現狀與問題的深入研究,發現問題,總結經驗,研究并適時出臺新政策。同時,加強宣傳,表彰先進,營造全社會共同推進技術轉移工作的良好氛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2021久久国自产拍精品| 国产精品v欧美精品v日韩精品 | 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无码| 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郑州公司|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蜜臀| 99久久精品国产麻豆| 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国产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国产精品1024香蕉在线观看| 无码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精品无码专区亚洲| 精品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亚洲|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久久| 四虎成人精品| 久久97久久97精品免视看秋霞| 杨幂国产精品福利在线观看| 国产91精品一区二区麻豆网站| 久久久精品国产sm调教网站| 在线观看亚洲精品福利片 | 国产精品免费大片一区二区| 国产高清国产精品国产专区| 精品无码人妻夜人多侵犯18 | 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色午友在线| 免费精品精品国产欧美在线欧美高清免费一级在线 | 亚洲国产精品专区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极品| 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无码| Aⅴ精品无码无卡在线观看| 四虎精品8848ys一区二区| 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 精品无码无人网站免费视频| 久久精品亚洲中文字幕无码麻豆| 亚洲AV无码久久精品色欲| 亚洲国产一二三精品无码 | 午夜精品美女自拍福到在线| 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人| 99久久国语露脸精品国产| 国产精品手机在线| 欧美亚洲精品在线| 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 91精品国产人成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