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4年諾貝爾化學獎理查茲.T.W(美國)
瀏覽次數: 342 發布時間:2017-05-16 15:43:53 發布人:editor
【獲得者】理查茲.T.W(TheodoreWilliamRichards,1868-1928)美國化學家
【個人簡介】
1868年1月31日生于美國賓夕法尼亞州日爾曼鎮。1883年-1885年在哈佛福特學院學習,在化學和天文學上成績突出。1885年大學畢業獲化學學士學位。1885年進入哈佛大學從師美國著名化學家庫克攻讀化學。1886年相繼獲學士和碩士學位,1888年獲博士學位。1888年獲帕克獎學金到歐洲留學,曾在哥丁根大學、慕尼黑大學和德累斯頓工業大學學習。1889年回國任哈佛大學定量分析化學助教,1891年任講師,1894年任副教授。1895年在德國萊比錫大學從師奧斯特瓦爾德學習物理化學,在哥丁根大學從師內雷斯特。1901年他謝絕了哥丁根大學任他為物理化學教授,任哈佛大學終身教授。1903年-1911年任哈佛大學化學系主任。1912年被授予歐文化學教授職位,同年任沃爾科特·吉布斯紀念實驗室主任。1928年4月2日逝世于馬薩諸塞州坎布里奇。
【主要成就】
他致力于原子量的研究,精確測定了許多元素的原子已。在熱化學和熱力學的研究中也取得杰出的成就,在物理化學參數測定技術上有很大貢獻。
在哈佛福特學院讀書時,開始研究原子量的問題,并對原子量數值提出質疑。1888年在庫克的指導下,準確地測定出以氫為基準氧的原子量是15.869,而不是16。并以此撰寫成他的博士論文。1895年他改進了重量法測定原子量的技術,陸續測定出銅、鋇、鍶、鈣、鋅、鎂、鎳、鈷、鈾、銫等25種元素準確的原子量。1905年起他開始研究鉛的同位素和熱化學。1913年在他領導下,哈佛大學建立起當時最先進的化學實驗室。此后他重新精確核定了60多種元素的原子量。同年,他和英國化學家索迪各自獨立從放射性礦物鈾、釷中發現鉛的同位素,揭示了自然界存在著同位素,同位素的原子量不同,但化學性質一樣。他證明了同位素理論,進一步證明了原子衰變和嬗變的理論。由此,他獲得了1914年的度諾貝爾化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