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 漢斯·費歇爾(德)
瀏覽次數: 342 發布時間:2017-05-16 15:38:25 發布人:editor
漢斯·費歇爾,德國生物化學家,1930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
漢斯·費歇爾1904年獲哲學博士學位,并成為柏林大學埃米爾·費歇爾助手。1908年獲得慕尼黑大學醫學博士學位。不久去該校任教。1916-1921年在因斯布魯克大學、維也納大學任醫藥化學教授。1921年回慕尼黑,任慕尼黑大學有機化學教授。
從1921年到1928年,費歇爾了8年多的時間在色素方面進行研究,結果發現:血紅素是一種含鐵的卟啉化合物。費歇爾在實驗中還發現,當把膽汁中的膽紅素分子碎裂一半時,在膽汁色素里就有血紅素的成分存在。同時,他又發現血紅素的結構同吡咯有著實質性的類似,這就證明了一切結構與吡咯類似的有機物質都可能用來制造提取血紅素晶,當把鐵加入一種合成的名為原卟啉的卟啉分子中時,就制得了人造血紅素,并證明這種化合物的性質同從血紅蛋白得到的分解物完全一樣。由于這一突出貢獻,費歇爾于1930年榮獲諾貝爾化學獎。
20世紀30年代,費歇爾研究葉綠素結構問題,發表100多篇有關論文。著重論證葉綠素噗吩取代時,中心有1個鎂原子。這些研究成果為最后合成葉綠素鋪平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