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弗里德里希·柏吉斯(德
瀏覽次數: 342 發布時間:2017-05-16 15:54:59 發布人:editor
柏吉斯,F
Friedrich Bergius 1884~1949
德國燃料化學家
1884年10月11日生于德國戈爾德施米登。1949年3月30日 卒于阿根廷的布宜諾斯艾利斯。1907年就讀于布雷斯勞工學院和萊比錫大學,獲 博士學位。后在卡爾斯魯厄工學院F 哈伯 教授指導下從 事高壓下 氨合成 的研究。1909年任漢諾威工學院副教授,研究 煤 的生成、結構和高壓化學反應。于1913年出版了《高壓化學反應》一書,并發明 了 煤直接液化 的方法即 柏吉斯法 。該法是將煤用氫氣在高壓高溫下轉化為液相產物,再制成 汽油 等輕質油品,于1913年獲得德國專利。柏吉斯在埃森的戈爾德施米登實驗室繼續 研究,后又在曼海姆的一套專門建造的裝置進行生產試驗。歷經十數載,使該法得 到工業應用,由法本公司進行生產。柏吉斯因此而于1931年獲諾貝爾化學獎金。 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用柏吉斯法由煤生產了大量汽油,用于侵略戰爭。1 933年以后他進行了合成食物的研究,包括用木材轉化為糖和制取人造肉的方法。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柏吉斯離開德國,先后移居奧地利、西班牙和阿根廷,曾任阿 根廷政府工業部技術顧問。
1931年諾貝爾化學獎
波施(C.Bosch,1874~1940)
德國工業化學家
1874年8月27日生于德國科隆。1940年4月26日卒于海德堡。20歲進夏洛騰堡大學學習冶金工程,2年后轉入萊比錫大學學習化學,1898年獲哲學博士學位。翌年到路德維希港的巴登苯胺純堿公司工作,1919年任該公司的總經理。1937年博施被推選為威廉皇家協會主席。
博施在巴登苯胺純堿的重大成就是使F.哈伯發明的合成氨法實現工業化。他組織力量找到了合適的合成氨催化劑,完善了高壓反應器的結構設計,并解決了氮、氫原料氣的工業生產方法等問題。因此,巴登苯胺純堿公司于1913年在奧堡建立了世界第一座合成氨工廠,并命名這種合成氨法為哈伯-博施法。此后,博施還參加了從氨制造硝酸和合成甲醇的開發工作,發明了水煤氣變換反應制氫的博施。因在高壓化學合成技術上作出重大貢獻,與F.柏吉斯共獲1931年諾貝爾化學獎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