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化學相關問題
瀏覽次數(shù): 342 發(fā)布時間:2017-05-23 09:39:41 發(fā)布人:editor
第1題(10分)
(1)金屬錳可以用四氧化三錳為原料通過鋁熱法來制備。試寫出配平的化學方程式。
(2)CS2是一種有惡臭的液體,把它滴入硫酸酸化的高錳酸鉀水溶液,將析出硫磺,同時放出CO2,寫出配平的化學式方程式。
第2題(10分)
(1)在新生代的海水里有一種鐵細菌,它們提取海水中的亞鐵離子,把它轉變成它們的皮鞘(可以用Fe2O3來表示其中的鐵),后來便沉積下來形成鐵礦;這個用酶為催化劑的反應的另一個反應物是CO2,它在反應后轉變成有機物,可用甲醛來表示,試寫出配平的離子方程式。
(2)地球化學家用實驗證實,金礦常與磁鐵礦共生的原因是:在高溫高壓的水溶液(即所謂“熱液”)里,金的存在形式是[AuS-]絡離子,在溶液接近中性時,它遇到Fe2+離子會發(fā)生反應,同時沉積出磁鐵礦和金礦,試寫出配平的化學方程式。
第3題(10分)
礦物膽礬就是CuSO4·5H2O,當它溶于水滲入地下,遇到黃鐵礦(FeS2),銅將以輝銅礦(Cu2S)的形式沉積下來;而反應得到的鐵和硫則進入水溶液,該溶液無臭味,透明不渾濁,綠色,呈強酸性,在有的礦區(qū)常可見到這種具有強腐蝕性的地下水(俗稱黑水)滲出地面,上述反應可以用一個化學方程式來表示,試寫出配乎的化學方程式。
第4題(10分)
制備硫代硫酸鈉的方法之一是把二氧化硫通人硫化鈉和碳酸鈉(摩爾比2︰1)的混合溶液。在反應過程中,先生成黃色的固體,其量先逐漸增多,然后又逐漸減少,溶液的pH值降到7左右時,溶液近于無色,反應已經(jīng)完成。如果繼續(xù)通入二氧化硫,溶液的pH值降到5,又會有固體物質出現(xiàn)。
寫出和以上現(xiàn)象有關的各個配干的化學方程式。
第5題(10分)
取2.5克KClO3粉末置于冰水冷卻的錐形瓶中,加入5.0克研細的I2,再注入3cm3水,在45分鐘內(nèi)不斷振蕩,分批加入9~10cm3濃HCl,直到I2完全消失為止(整個反應過程保持在40℃以下)。將錐形瓶置于冰水中冷卻,得到橙黃色的晶體A。
將少量A置于室溫下的干燥的試管中,發(fā)現(xiàn)A有升華現(xiàn)象,用濕潤的KI-淀粉試紙在管口檢測,試紙變藍.接著把試管置于熱水浴中,有黃綠色的氣體生成,管內(nèi)的固體逐漸變成紅棕色液體。
將少量A分別和KI,Na2S2O3,H2S等溶液反應,均首先生成I2。
酸性的KMnO4可將A氧化,得到的反應產(chǎn)物是無色的溶液。
(1)寫出A的化學式;寫出上述制備A的配平的化學方程式。
(2)寫出A受熱分解的化學方程式。
(3)寫出A和KI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附:原子量 K 39.10;Cl 35.45;I 126.9;O 16.
第6題(12分)
(1)實驗證明,硫化銅與硫酸鐵在細菌作用下,在潮濕多雨的夏季,成為硫酸和硫酸鹽而溶解于水,這就是廢石堆滲瀝水,礦坑水成為重金屬酸性廢水的主要原因,試寫出配平的化學方程式。
(2)從金礦中提取金,傳統(tǒng)的也是效率極高的方法是氰化法。氰化法提金是在氧存在下氰化物鹽類可以溶解金。試寫出配平的化學方程式。
(3)對二乙苯在酸性高錳酸鉀溶液中被氧化并有氣體產(chǎn)生,試寫出配平的反應式。
第7題(14分)
(1)實驗室中所用的氧化鋼(CuO)是黑色粉末。在使用電烙鐵時,其頭部是一銅制的烙鐵頭,長期使用,表面被氧化,但脫落下來的氧化膜卻是紅色的,試說明原因。
(2)法醫(yī)鑒定砷中毒(通常為砒霜)的方法是用鋅、鹽酸和試樣混在一起,將生成的氣體導入熱玻璃管,如果試樣中有砷化物存在,則在玻璃管的壁上出現(xiàn)亮黑色的“砷鏡”。試寫出有關的反應式。
(3)把CO2氣體通入澄清的石灰水,立即會產(chǎn)生渾濁,但把SO2氣體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卻不容易看那渾濁,而CaCO3和CaSO3都是難溶的電解質,試說明原因。
第8題(12分)
已知某元素A能與ⅦA族某一元素B生成A本身的最高價化合物,在此化合物中B的含量為92.2%,而在與此相應的氧化物中,氧的含量為72.7%。A與B生成的化合物為一無色透明液體,沸點77℃,對空氣的相對密度為5.3。回答下列問題:
(1)A元素名稱,并指出屬于第幾周期第幾族;
(2)A元素與B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分子式,A元素相應的氧化物教分子式;
(3)列舉A與B形成的化合物的兩種用途用途。
8.鋨的名稱源自拉丁文,原義“氣味”,這是由于鋨的粉末會被空氣氧化為有惡臭的OsO4(代號A,熔點40℃,沸點130℃)。A溶于強堿轉化為深紅色的[OsO4(OH)2]2–離子(代號B), 向含B的水溶液通入氨,生成C,溶液的顏色轉為淡黃色。C十分穩(wěn)定。C是A的等電子體,其中鋨的氧化態(tài)仍為+8。紅外圖譜可以檢出分子中某些化學鍵的振動吸收。紅外譜圖顯示C有一個四氧化鋨所沒有的吸收。C的含鉀化合物是黃色的晶體,與高錳酸鉀類質同晶。(8分)
(1)給出C的化學式。 (2)給出A、B、C最可能的立體結構。
第9題(14分).劉珂利用中學實驗室里的常見試劑做了一個小魔術:銅幣變“銀幣”,“銀幣”變“金幣”。魔術手法如下:取某銀白色金屬A的粉末,投入氫氧化鈉溶液,加熱,發(fā)生反應(Ⅰ):A溶于氫氧化鈉得到無色透明的溶液甲,同時放出氫氣;把銅幣投入熱的溶液甲,片刻,發(fā)生反應(Ⅱ):銅幣變成“銀幣”;把“銀幣”從溶液甲中取出,用蒸餾水沖洗干凈,并用細軟的紙擦干,發(fā)給觀眾悅目;從觀眾手里取回“銀幣”,用坩堝夾夾住,在酒精燈火焰上加熱,發(fā)生反應(Ⅲ):“銀幣”變成了與金的色澤幾乎完全一樣的“金幣”。
1.寫出反應(I)的配平的化學方程式。用A代替金屬的元素符號。A在空氣中能長期保存,反應(I)使A原子失去2個電子。
2.設銅幣含銅100%,寫出反應(Ⅱ)。仍用A代替金屬A的元素符號。
3.反應(Ⅲ)實質是反應(Ⅱ)生成的“銀”附著在銅幣表面約20個原子厚度,在加熱時“銀”和銅變成了合金。問“銀”是什么?結出它的化學符號。“金”又是什么?給出它的通用名稱。
4.以上反應(I)、(Ⅱ)可否用金屬活動順序來解釋?為什么?